1. 城镇大全网
  2. 贵州

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

新设置的郎岱镇辖原郎岱镇、洒志彝族布依族苗族乡,镇人民政府驻后营村。
  前水黄公路贯通、晴新等周边公路提等改造,使郎岱镇既有六枝特区南部“交通枢纽”之称。二、历史、文化背景1、历史沿革。历经二百七十五年的郎岱古城,先得名于老王山(古称郎山)与城内岱山,古称郎岱。始建于明朝初年,于雍正六年建县,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北面有老里地坡,南有福堂坡、狮子坡、马鞍山、打铁关等诸峰,地势险要,尤其是打铁关,不仅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险,而且还是滇黔古驿道的必经之地,相传古夜郎国王曾多次在这里巡查、督战,平西王吴三桂三上云南也是从这里经过,故有兵家必争之说。关于夜郎都邑在郎岱之说,不仅有史料佐证,而且有迹象可供分析。《史记》载“夜郎者,临牂牁江,江广百步,足以行船……”彝文《水经注》说:“夜郎是故夜郎侯国,唐蒙开以是……。”经查:属牂牁江流域水系的只有月亮河、磨盘河。牂牁寨又临郎岱古镇10公里,位于古镇南面。故有郎岱是夜郎国都之说。另外,打铁关至毛口乡境内的半坡塘一带约有4公里的古驿道,据专家对现场一块古碑考证分析,为唐蒙所修无疑。半坡塘以下,卵石随处可见、可捡,也可证明牂牁江水位曾至于此,加上郎岱四面高山峻岭,中间地势宽广、平坦,适宜建都。郎岱古城“木城”和现在的祭王寨、大补王、小补王、月亮洞王子坟、点兵台、养马场、教场坝等名称,不能说与夜郎无关。至于夜郎之名,据《安顺府志》载:“夜郎之名,源于郎山(即今老王山),夜山。”“郎岱即古之郎山,夜山所由得名于此;夜山在普安厅兴义府界,为二盘之分山也”。又《郎岱木城碑记•郎山说》说:“蛮夷巨大,住郎境内……夜郎之兴废,或称王,或置郡改县,累经沿革,郎岱之名如故。”郎岱长期属朝廷“管外”。清前为陇氏土司地,称郎岱官司。康熙十八年(1679进年)降为外委土千总,分二目,一土目管郎岱本枝,一土管六枝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以陇氏郎岱、六枝二土目地设郎岱厅,厅治所设于郎岱,始筑石城。清朝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在镇西北隅建筑木城一座,后被毁,同治七年(1868年)冬又重增修,十年(1870年)完工,并镌刻《郎岱木城碑记》。民国2年(1913年)改郎岱厅为郎岱县,为县治。民国6年(1917年)设立贵州省郎岱审判厅,管20余县案件审判。民国21年(1932年)设太平镇,后改乐平镇,1957年更名城关镇。1960年撤消郎岱县,改设六枝市,市人民委员会迁六枝,郎岱改为郎岱区公所。1982年7月15日恢复郎岱镇(股级)。1991年“撤、并、建”后,原郎岱镇、归宗乡、安乐乡,合并建立郎岱镇人民政府,驻地郎岱老城。2、文化溯源。郎岱文化源远流长,最为显著的当数清代了。道光七年(1827年),士绅张懋德等人针对本朝“同知无设学例”的情况,理直气壮地逐级上奏,终于争取到朝廷允许设置“额定弟子员十二,禀十五人,增十五人,岁、科试皆入文生十二人,岁试入武生六人,学政一,裁永宁教谕,补授厅试”的诏谕。道光八年(1828年)张懋德等人创建郎岱黉宫、学署。道光九年,他们在黉宫左侧建造了“岱山书院”,计有山斗堂上、下、左、右共十间,讲堂三间,又有东、西斋房,前、后斋房及中斋房二十五间,另有竹影山馆,松声山馆及荡胸轩各三间,藏书室三见,过厅一间,门斗、看司室及厨房六间。内有回廊、垣墙、艺圃等设施。请山长一个监院一个传授知识管理院务,自此,厅民学风日盛。地方的学风除了开明乡绅的鼎立相助之外,还与地方官吏的大力提倡有着很大的关系。在郎岱厅的历任官吏中,就有几个在文化艺术上被人们称颂的人物。他们是周夔、孙清彦、喻怀信。不仅如此,各个时期的文人志士也多得数不胜数,郎岱土生土长刘梦龙(雪苇)曾任过中央文化部副部长,林晨、刘仁龙等在文化界也享有盛意。.

贵州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nnxc.com.cn/100281269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