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城镇大全网
  2. 江西

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

虹关,地处赣东北的婺源北部浙源乡境内,距县城43公里,现有住户830户,人口3000人,15个自然村,水田2810亩,茶地1120亩,山林2890亩,森林覆盖率87%。于南宋建炎年间詹姓迁居始建,因是古代饶州通往徽州的必经之路。据载:建村迁居落户时“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”,故取名“虹关”,又名“虹瑞关”。虹关座落于春秋时期的吴(国)、楚(国)两国划疆之地的浙岭南麓,故有“吴楚锁钥天双地,徽饶古道第一关”之誉。婺源古属徽州,明、清时期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,据清代《名墨谈丛》一书记载:婺源墨铺有百余家以上,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。虹关詹姓墨铺之多,墨之著名,声誉之广为海内外所共知,在当时国内制墨业实属罕见,故又有“徽墨名村”之美誉。历史上出了不少名宦之家,有詹同、詹徽父子明洪武年间先后出任吏部尚书,詹应甲清嘉庆年间出任直隶州知州。饱读经书的文人墨客也不少,留下传世著作就有30多部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“虹关”。
  虹关村于南宋建炎年间(1127——1130)由詹姓建村。建村者迁居落户时“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”,所以取名“虹关”,又名“虹瑞关”、“虹瑞山庄”。明清时代,虹关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,清代《名墨谈丛》载“婺源墨大约在百家以上,仅虹关詹氏一姓就有80多家。村里的大街小巷多以墨业为名,所以虹关又有“徽墨名村”的美誉。从明洪武到清乾隆的400年间,村里出过不少高官,如詹同、詹徽父子,在明洪武年间先后担任吏部尚书。詹应甲,是乾隆南巡召试钦点的举人,清嘉庆年间由宜昌府通判升任直隶州知府,死后林则徐撰写墓志铭。村里有10余名文士,留下传世著作30多部。虹关于南宋建炎年间建村,“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”,因名虹关,又名虹瑞关。虹关聚天地之灵气,是徽州古村落的典范。虹关先祖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择地建村,根据风水理论,四兽模式“左青龙,右白虎,前朱雀,后玄武”,依山傍水,虹关是取正南偏东5°-6°,坐北朝南。左边青龙,似青龙蜿蜒环抱,护卫村宅。右边白虎,西边的山似虎卧俯柔顺。南边面水是朱雀,朝山平坦,空前广阔。浙源水(鸿溪)由东向西绕村而流,既方便村民生活用水,又优化人居环境,天人合一。村宅后边北向是玄武,虹关称这座后山为“来龙”,龙脉由五龙山逶迤而来,冈峦绵延几十里,经双峰而又缓和有力,山脉到大龙脑壳,然后起伏,而后自然停顿下来,形成一种气势,这就是玄武垂头。龙来十里,气高一丈,龙来百里,气高十丈。气正,则脉从中落而穴正,虹关来龙正气结聚在“玉堂仙吏”大厅屋和全村所有宅基地上,因此虹关一直兴旺发达,久盛不衰。虹关村人懂得藏风聚气,保护龙脉,至今还保留历史上几处护脉禁碑。保护生态,从双峰开始直至后山“来龙”,一大片郁郁葱葱的风景林,生长形势喜人,更显“来龙”的雄伟秀丽。虹关的山水龙脉,是大自然给予虹关村人的恩赐。“天人合一”思想在风水中表现尤为突出,而虹关村人懂得尊重自然,保护生态,珍惜理想的居住环境。“脉来自然,气正雄伟,天地人和,兴旺发达”。
  虹关村对外交通较为便利,正在建设中的清(华)岭(脚)公路经村落东侧而过。虹关村座落在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划疆之地的浙岭(即吴楚分源)南麓,因地处要塞,自古被认为是婺源的北大门,是古代徽州府治(今安徽歙县)至饶州府(初治在今江西波阳)的主要通道,有“吴楚锁钥无双地,徽饶古道第一关”之称。

江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nnxc.com.cn/100181305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