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城镇大全网
  2. 河北省

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铁厂镇

铁厂镇位于遵化东南部,东邻迁西,南接丰润,距城区70华里。铁厂的历史,由来已久,据明朝弘治年间(公元1488年——1506年)《重建铁厂城碑记》载:“遵化铁冶始创自中唐历经宋元至今”。相传,它晚于玉田,早于遵化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据传,铁厂村的名字也有过几次变更。早在中唐时期以前,铁厂附近还是一片荒凉地带;没有人烟。中唐在铁厂聚匠炼铁,铸造盔甲兵器。故起名为白冶庄(白——荒凉意,冶——冶炼铸造),为防御边寇始建土城,驻守军队。后经宋元两代,一直在此炼铁铸造兵器盔甲。传至明朝,由于铁冶业不断发展,人口也逐年增加,于是把白冶庄,改称白冶厂。到明弘治年间(公元1488——1506年),倭寇侵扰频繁,兵器需求量不断加大,遂将白冶庄视为重镇,除增派驻军,加强守备外,又将原来土城拆除,重规改建大石头城,规模长宽各一华里,城墙高二丈、宽一丈,基础用九层灰土夯实,南北城门两侧建有跑道,以备巡城,石块平均约一立方米左右,四门镶有石刻匾额各一块,南门为“峰岚耸秀”,北门为“畿辅保障”,东门为“海岳清宁”,西门为“山河盘带”。据四门匾额落款得知,该城始建于明弘治年间,竣于明正德年间。总监修人是朝明。工部侍郎张守业。城池建成后,城内屯兵,炼铁铸造兵器,城外居住平民百姓。当时城外有南北二关,大街(包括南北关)延长到二华里,城东有东庄子,侯庄子;城西有西店子、小西街;城南有小高庄。这些村都是平民百姓的住所。为了解决城里城外军民饮水,在南北二华里的大街西侧,还打了石井五眼(每半华里一眼,城里二眼,城外三眼,这五眼 ’井一直到1976年地震后才废掉)。这时铁冶业发展很快,规模也相应扩大,炼铁炉达到25座之多,铸造炉达到50多个。据说,光从事铁冶工人就达2500多人,居民有500多口,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铁冶基地之一,也是白冶厂的鼎盛时期。现在,铁厂城内东北角仍存有一座体积达45万立方米的焦子山。
  到明万历年问,戚继光任蓟辽总理,镇守边关各口,仍视白冶厂为重镇,下令再次重修白冶城,并在南北关的两端新建守卫栅楼各一座,在东街路北建武衙门一处,守备把总在前庭,炒铁郎君驻后院,把白冶厂建设得铁筒一般。
  据清《天府广记》记载,到明朝末叶,因附近山林伐尽,炭源断绝,靠买炭炼铁,加之附近矿石贫乏,致使冶铁成本高而产值低,遂于万历九年,蓟督梁梦龙奏请工部批准,停止冶铁业。当时守备将领遂将城内营房分给部下甄、刘、袁、侯四大家,以西街道口为界,南城路东包括东街分给甄姓,路西分给侯姓,北城路东分给袁家,路西包括西街分给刘家,把-座坚固的军事重镇,变成民城。居住在东庄子、侯庄子的军民因吃水困难,都陆继迁入城里,有几个村的房屋逐渐都被拆除,村址变成耕地,只有西店子、小西街、小高庄一直保存到今天。一部份城外居民到城里定居以后,除经营土地外,有些农民开始作买卖,由于商业的逐渐兴起,官家出布告立起了四、九大集。为了纪念古老的铁冶历史,把白字换上了铁字,就叫铁冶厂了。清道光年间,铁冶厂又改为铁厂。 清王朝建立以后,清政府出榜安民,鼓励农民垦荒种田,提倡经商作买卖,于是城里城外商号买卖越来越多,到清中、后期,铁冶厂的大街两侧已是商贾云集,铺户林立了,成为附近闻名的重要集镇。据老年人回忆,民国以前镇内买卖铺户还有二、三十家,其中大杂货铺有天瑞成、广利厚、广聚号、广生号、双义合等;粮行有大成兴;永聚祥;洒烧锅有临泉涌、义丰号;糕点铺有万会成、大成样等家;首饰店有广合楼;当铺有祥茂当;大饭馆有和顺馆、永顺馆、福生馆、义和馆、聚盛轩、三义栈、信记饭庄等;旅店业有侯家店、甄家店、张家店、徐家店;此外还有锡器店、中药店、肉铺、烧饼铺、酒馆等二十多家。因此,当时有遵化第二镇之说。

河北省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铁厂镇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nnxc.com.cn/100072292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