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城镇大全网
  2. 山东

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西邢村

西邢村位于莱城东北27公里,西南距镇驻地11公里处。东界淄博市南博山镇北邢村,辛泰铁路经村北。淄河北岸、莱芜东端。地处山区,耕地1004亩,292户,913口人。
  据村碑记载: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,高姓由博山迁此,邢姓早居,以姓名村邢家庄,因重名,改称西邢家庄,简称西邢。
  西邢建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,建村之初只有邢、高、魏姓,其间孙姓、李姓陆续迁聚,其中高姓占81%之多。族姓之间不分人口多少、贫富,都团结友爱,互帮互助,世代相传。
  据莱芜县志记载:西邢村隶属常庄区;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,属常庄人民公社;1984年,公社改为办事处;1985年改为常庄乡;2001年归苗山镇管辖;1958年前,东邢村、西邢村、张家庄成立联社,书记、主任从三村选民中选出,皆无西邢村人。
  1943年,村西10里有响水湾鬼子据点,村东5里有汉0孙犁据点。他们疯狂实行“三光”政策,民不聊生。我民兵队长李西古、人称“小村长”高蔷,领导老百姓坚壁清野,从未向鬼子汉0缴一粒粮。在解放战争中,为国为民牺牲的有12人,他们虽死犹生,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。全国即将解放,随军南下干部李西古,现在中央商业部工作,高蔷曾任舟山地委书记。他们是西邢的荣耀,激励后人不断地积极进取。
  西邢村历尽沧桑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村民才开始安居乐业。1954年冬,村高夏山、村东西李东法自发组织贫雇农成立互助组。1956年全村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西邢人经历了艰难岁月。1972年,开始“农业学大寨”,改土造田。当时的党支部书记高长启组织战山河“战斗队”,每天出动整半劳力170余人奋战一冬春,改河造地200多亩,多少年沉睡的河滩变成了米粮川。1973年在书记带领下,打广口机井四眼,全部配套,使西邢四大片地成了稳产高产田。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,大搞科学种田,粮食产量成倍提高,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。
  耍狮子是西邢村的艺术传统,早在19世纪后期,就有艺术爱好者逢年过节耍狮子。21世纪初期以高夏山、高芹山为首,组织30余青年人,演出大型舞。除在本村演出外,还应邀去东邢村、北邢村、南邢村、上周村、下周村、常庄村、南文字等村演出,每年都赴莱芜参加会演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。
  重视教育是西邢历届领导的传统。“北学堂”始建于解放前,有三间教室,一间办公室,一间伙房,集一至四年级于一室。村负责人熊福德带领村民于1964年搬迁修建了“南学堂”。独宅独院,砖石结构,可容五个教学班。2000年又在东西邢交界处新建教学楼一座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,西邢村升入大专院校学生21人。
  西邢人经济意识强,早在1992年之前,就有一支80多人经商的嘉陵摩托队伍,常年活跃在各地市场上,年人均收入3000元。2000年,高长亮等支起了大碾加工石粉,安排富余劳力20余人,拖拉机司机也有了活干,运送村矿石每天可挣百余元。
  *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

山东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西邢村
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://www.nnxc.com.cn/10019232038.html